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正文

生物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

2017年03月15日 13:27  点击:[]

一、学科简介

生物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也是学校重点资助和建设的学科,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经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成果,于2010年破格申请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

学校和学院十分重视学科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以及在学科方向、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上较为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包括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该学科自2011年以来共发表论文123篇,其中核心期刊72篇,SCI收录11篇;出版专著与教材9本;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对外交流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市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共71项,经费共计1508.22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各种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共37项。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仅给各个学科领域、农业生产、医疗健康、衣食住行等提供研究方法和手段,而且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生存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系统掌握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生物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事业心强,身心健康,遵纪守法;

2.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生物学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研究方向

1.繁殖、扰动与适应生物学

将植物学与生态学研究有机结合,进行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形态及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改良土壤环境、植物繁殖过程对生态条件变化的影响、主要物种生理和生态适应机理以及植物在水分胁迫下资源的时空配置规律等。

2.功能分子生物学

从化学和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极端酶研究为核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在通常条件下仍持高活性和稳定性的新酶种。从分子水平建立优质作物转化体系,克隆抗逆性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探讨抗逆基因与优质作物胁迫的关系。

3.基因表达分析与调控

从细胞水平研究真核生物基因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和表达调控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肿瘤细胞的分化诱导、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等)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以及染色质结构动态变化与基因转录活动的关系等。

4.信息传导与功能生理学

主要研究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内、外环境变化对其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与生理仿生学等,研究领域涉及疼痛和痛觉调制、睡眠机制的调节和仿生生物学信息原理及其机制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膜片钳、行为学观察和离子荧光影像等研究技术,从分子、细胞、多细胞和系统层面上,探讨内、外源性物质参与动物睡眠活动及其痛觉调节的神经机制。

四、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至少修满32学分。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理论实践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生物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S19999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必修

S19999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S1999904—X

研究生外语

120

4

1,2

考试

一级学科必修课

S2080201

现代生物学进展

36

2

1

考试

必修

S2080202

生物统计学

36

2

1

考试

S2080203

高级生物化学

36

2

1

考试

S2080204

分子生物学

36

2

1

考试

二级学科必修课

S3080201

细胞遗传学

36

2

2

考试

繁殖、扰动与适应生物学方向必修

S3080202

实验生态学

36

2

2

考试

S3080203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一)

36

2

2

考试

S3080201

细胞遗传学

36

2

2

考试

功能分子

生物学

方向必修

S3080204

化学生物学

36

2

2

考试

S3080205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二)

36

2

2

考试

S3080201

细胞遗传学

36

2

2

考试

基因表达分析与调控

方向必修

S3080206

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

36

2

2

考试

S3080207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三)

36

2

2

考试

S3080201

细胞遗传学

36

2

2

考试

信息传导与功能生理学方向必修

S3080208

分子生理学

36

2

2

考试

S3080209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四)

36

2

2

考试

非 学 位 课

公共

选修课

至少选修2学分,开课学期在第2或第3学期,在每年研究生部列出的公共选修课中选择修读

专业

选修课

S5080201

专业英语(必选)

36

2

3

考查

至少选修

2门4学分

S5080202

现代植物学

36

2

3

考查

S5080203

生态学研究方法

36

2

3

考查

S5080205

水域生态学

36

2

3

考查

S5080206

分子免疫学

36

2

3

考查

S5080207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36

2

3

考查

S5080208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36

2

3

考查

S5080209

分子遗传学

36

2

3

考查

S5080210

神经生物学

36

2

3

考查

S5080211

生理仿生学

36

2

3

考查

S5080212

高级植物生理学

36

2

3

考查

S5080213

生物信息学

36

2

3

考查

必修

环节

S7999904

开题报告


1

3

考试

必修

S7999905

中期考核


2

5

考试

必修

S7999906

学术活动(导师负责)


2

3,4

考试

必修

补修

本科课程

S6080201  

生命科学概论

36

/

3

考查

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至少两门)

S6080202

基础生物学实验

24

/

3

考查

应修总学分

至少修满32学分


2. 个人学习计划

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包括论文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方式、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等),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交。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用讲授式、研讨班、专题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结果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来学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分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和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论文研究内容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符合专业要求,文献资料充分,实验数据准确真实,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字数不少于30000字。

   1.个人研究计划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评阅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每月一次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长春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研究生部提出答辩申请,由研究生部负责论文外审工作,由学位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答辩合格者,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八、必修环节

1.开题和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小组组织。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1)必读书目

[1]杜荣骞.生物统计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彩云,赵光强,常志隆.生物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镜岩,朱圣庚, 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选读书目

繁殖、扰动与适应生物学

[1]李铭红.生态学实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宝山.逆境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简令成,王红.逆境植物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鞠美庭,盛连喜.产业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戈峰.现代生态学.第二版.杭州:科学出版社,2008.

[7]唐建荣.生态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吕宪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赵福庚,何龙飞,罗庆云.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何志辉.淡水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刘建康.高级水生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功能分子生物学

[1] Jeremy M. Berg, John L.Tymoczko. Biochemistry.第七版.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2011.

[2]高英杰,郝林琳.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杨业华.普通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许煜泉,白林泉,黄显清,杨立桃.基因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Lizabeth A. Allison. Fundamental Molecular Biology.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Benjamin Lewin.Genes Ⅸ.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张维铭.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魏春红,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楼士林.基因工程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基因表达分析与调控

[1]潘求真,岳才军.细胞工程.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2]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遗传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振刚.分子遗传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徐晋麟.基因工程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王俊丽.植物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张玉静.分子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李集临.细胞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安利国.细胞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陈宏.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信息传导与功能生理学

[1]任露泉,梁云虹.耦合仿生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韩济生.神经科学.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3]关新民.医用神经生物学纲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Bear,BW Connors,MA Paradiso.Neuroscience-Exploring the Brain.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美国马里兰州:Baltimore, 2001.

[5]文中坚.生物与仿生学.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6] D.S.哈拉西.仿生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交流培养经验检查培养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人才分流。

硕士生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初进行,由学院负责。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课程学习的学分和成绩、思想表现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学院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淘汰机制进行处理。

3.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把握国际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培养理论创新能力。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听取不少于5次的学术报告,并提交心得体会,其中至少3次为本专业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在校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可视为选听2次学术报告,经导师签字的学术报告讲稿,相当于2份听讲座心得体会。研究生学术活动环节应于第五学期前完成,研究生部培养科在第五学期前两周内将审核相关材料,合格者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有长春师范大学为署名单位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一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关闭